安溪,这个中国乌龙茶的主产区,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生长着许多野生茶树,被誉为“茶树良种宝库”。早在明末清初,名士阮锡就在《安溪茶歌》中写下了“安溪之山郁嵯峨,其阴长湿生丛茶”的名句。经过安溪茶农长期的驯化、选育,这些野生古茶树已培育
在安溪的森林中,生长着许多野生古茶树,其中最大的一棵茶树高6.3米,胸围18厘米,树幅2.7米。这些野生古茶树经过安溪茶农长期的驯化、选育,已培育出许多茶树优良品种。目前已收集的茶树品种达54个,其中不少品种是我国茶树名、优、特、稀品种和适制乌龙茶的王牌品种。
1984年11月,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首批认定的30个国家级良种中,安溪县占了6个(包括铁观音、黄旦、本山、毛蟹、梅占、大叶乌龙)。铁观音、黄旦、本山、毛蟹为著名的安溪四大名茶。此外,还有佛手、杏仁茶、凤园春等省级良种。
原产地在安溪的茶种,适应性强,种源稳定,不容易发生变异,繁殖快,易栽种,很受产区茶农的喜爱。除了以上的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外,还有早芽种5个,中芽种28个,迟芽种4个。早芽种5个:有大红、白茶、科山种、早乌龙、早奇兰等,原产地均在安溪,安溪县内均有栽种。其中,大红主要分布在西坪,科山种主要分布在尚卿。
中芽种28个:有菜葱、崎种、白样、红样、红英、毛猴、犹猴种、白毛猴、梅占仔、厚叶种、香仔种、硬骨种、皱面吉、竖乌龙、伸藤乌、矮脚乌、白桃仁、乌桃仁、白奇兰、黄奇兰、赤奇兰、青心奇兰、金面奇兰、竹叶奇兰、红心乌龙、赤水白牡丹、福岭白牡丹、大坪薄叶等,均原产于安溪,县内均有栽种。其中,奇兰、白牡丹、皱面吉等主要分布在西坪。
迟芽种4个:有肉桂、墨香、杏仁茶、慢奇兰等,均原产于安溪,县内均有栽种。其中,肉桂主要分布在大坪。
这些野生茶树品种在安溪茶农的长期驯化、选育下,已逐渐形成独特的安溪茶文化。野生茶树品种的传承与创新,使得安溪茶更加醇厚、口感更加独特。在品茗时,茶农们会以茶树品种为依据,通过采摘、加工等工艺,呈现出安溪茶独有的风姿。茶树良种宝库的称号,更是对安溪茶品种资源的丰富和优良品质的肯定。